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背诵
教学反思: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提出了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6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入情
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创设古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
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教师小结: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步学习词,读通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指名读,指正读音。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三、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指导学法: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2、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3、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借助注释,理解“谙、胜、旧”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词意。
3.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品味词句,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根据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词人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词体
1.古诗背诵杜甫《绝句》,课件出示《绝句》《忆江南》,寻找不同。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词”的'资料。
3.师小结:词,字数有长有短,也叫“长短句”,“忆江南”是词牌名。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含义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2.回顾学法:四步走(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1)“忆”是什么意思?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2)“江南”在哪儿?地图出示。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
(2)视频出示写作背景
(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词的内容
1.读通诗句,读准字音。生自由读,齐读。
2.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生自由读,男女生读。
3.品读诗句,感受风景美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及插图初步了解内容。
重点注释: 谙:熟悉 蓝:蓝草,叶子可制成青绿染料。
重点引导:“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蓝指蓝草,不是蓝色。
学生交流整首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生评价
作者对江南的评价是什么?
(开篇点题,一个“好”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以及热爱)
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这一句词美在哪儿?分析颜色词以及修辞手法。
b.读到上面句子,想象一下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能不忆江南?”这是一个什么句?换成肯定句,可以吗?
(反问句,不能换,反问更能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思念怀念之情)
(五)感悟情感美
(1)出示资料链接,深入理解背景信息。
(2)你们觉得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我们想一想,来试着说一说。
能不忆江南?因为那里_____。
(六)拓展延伸
1.朗读白居易《忆江南》组词中的其余两首词,进一步感受江南的美景。
2.情感启发,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七)作业布置
想象画面,请你为《忆江南》这首词画一幅画,并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思讲给父母听。
(八)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忆 景美
怀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